《测试技术学报》
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警察和执法机构都越来越相信脑电波不会撒谎这一说法,然而事实比这复杂得多,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心理学家们正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完美犯罪,包括如何进入校园里一间小办公室,了解学校职员存放财物的地点,以及如何安排最佳的作案时间以及避免被抓等,每一位学生在当天晚些时候都会成为熟练的小偷。当然,这场“犯罪”完全只是模拟表演。最令心理学家感兴趣的,是人类大脑如何控制参与犯罪活动时保留下来的记忆以及这些记忆被隐藏的程度,因为模拟的犯罪场景或许能帮助解开这一难题,研究的结果也能为目前的一些案件提供启发。参与研究的心理学家、肯特大学的扎拉·伯格斯特龙说,“多年以来,人们总是会这样假设,当罪犯看到一些有关他们罪行的提示物时,他们的大脑会自动诱发认知的区域,但是没有人认真地质疑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人们能否有意不去回忆,他们不愿回想的事情?如果可以,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研究者依然在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而这件事本身就很令人担忧。过去十年来,神经科学已经从实验室进入世界各地的执法系统和法庭。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传统的测谎器并不完全可靠,但新一代的大脑扫描技术——被称为“大脑指纹测试”——却被认为极少犯错。事实上,人们对这项技术的信任程度非常高。“大脑指纹测试”在一些国家已经在分辨是否有罪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印度便是很突出的例子。2008年,14岁的Aditi Sharma被判终身监禁,罪名是用蘸过砷的糖果对前未婚夫Udit Bharati下毒。此前与未婚夫Bharati解除婚约的她又和另一位男子在一起,这令Bharati感到异常愤怒。尽管Sharma在法庭上辩称自己是无辜的,但法官Shalini Pransal karJoshi还是毫不迟疑地进行了宣判。这位法官在判词中解释称,对Sharma的大脑扫描显示,她具有关于砷的“经验知识”。印度警方从2003年开始就使用了大脑指纹技术。执法官员称,这项技术能帮助已经超负荷工作的警员搜集证据,并且使复杂、漫长的认罪过程大为缩短。
大脑指纹技术通常是让嫌疑人安静地坐在一间无窗的小屋子里,给他/她播放一系列陈述,其中一些与案件有关。警察给嫌疑人戴上装有30个电极的帽子,探测他们大脑的活动,并将信息反馈到一台脑电图描记仪上。一些神经学家认为,这些信息能揭示嫌疑人对某个特殊线索——比如杀人武器——具有较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受害者遭受的损伤。而大脑指纹测试的核心是寻找一个特殊的大脑电信号,被称为“P300”。当某人接收到有关物体的语言或视觉暗示,以及与特别鲜活或强烈情感有关的人物、地点信息时,“P300”信号就会变得特别强烈。
20世纪60年代,神经学家首次发现了P300与大脑认知的关联。在人们看到某个提示后大约300毫秒时,大脑会出现持续增加的电活动。30年之后,才有人尝试将P300用来解决犯罪问题。从事生物心理学研究的拉里·法威尔曾在哈佛大学担任过副教授,他是第一位利用P300开发大脑指纹技术的人。该技术在一次标志性的案件中成为搜集美国连环杀手JBGrinder犯罪证据的关键所在,并最终促成了1999年对他的定罪。几年之后,印度神经学家ChampadiRaman Mukundan开发出了“脑电波震荡印记”测试技术,同样是为了识别脑电波活动数据中的P300信号。目前Beos测试已经在印度投入使用。Mukundan说,“制定相关提示的过程特别耗费时间,在系统测试当中,我们会利用其他不相关,但已知在他们生活里发生过的事件作为提示,也会分别以他们自己对案件的描述,以及警方提出的理论作为提示。如果测试结果显示出明显的P300信号,就会再重复一次测试,以确保获得的信号是真实可信的。有时候需要很长的测试前讨论,使他们处于适当的心理状态,这样他们才不会在测试过程中变得激动。”Mukundan还表示,如果使用得当,Beos测试能告诉我们嫌疑人对某一事件是有直接认识,还是通过第二手来源获得的信息。他认为Beos测试的准确率达到95%,而法威尔宣称自己的测试技术准确率几乎是100%。不过,Beos测试要求嫌疑人有配合的意愿,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所有提示都是以非指控性的形式呈现。
所有这些会让人得到这样的印象,即Beos测试在执法人员使用之前经过了深思熟虑。为此世界各地的警察机构纷纷被测试的结果说服:新加坡警方于2013年引进了大脑指纹测试技术;美国佛罗里达州警方签署了一份合同,于2014年开始使用这项技术;而澳大利亚反恐机构也在评估大脑指纹测试的可用性,他们希望借此了解那些从战争地区回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人员是否非法参与了当地冲突。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感到兴奋。一些权威神经学家公开批评Mukundan和法威尔的工作缺乏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上科学论文的支持。有人担忧大脑指纹测试与测谎一样,其结果的获得太过依赖测试实施的方式。扎拉·伯格斯特龙表示,这些技术需要国际认可的准则,而这些准则应当确保实施者不对受测试者进行操纵——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以增加导致负罪的P300信号反应。她说,“这取决于你如何选择提示,你可以获得你想要得到的结果。”